西南大学回应被指“外卖垄断”
西南大学外卖改革引发争议:独家平台配送慢、选择少,学生质疑资质与收费条款,校方成立专项组重新评估,承诺重大决策需民主协商。
近日,西南大学一则关于校园外卖配送调整的通知引发了广泛讨论。

根据校方安排,山东烟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旗下运营的"校生活"平台成为该校北碚校区唯一的外卖综合服务商,这意味着大部分校外外卖将不再直接送达学生手中,而是需经由该平台统一配送。这一变革立即在学生群体中激起强烈反响,相关话题迅速登上社交媒体热搜榜。

根据学生反映,"校生活"平台目前存在三大突出问题:首先是入驻商家数量严重不足,平台显示可选择的餐饮店铺仅30余家,远低于美团、饿了么等主流平台的上百家规模;其次是商家资质存疑,平台上约40%的餐饮店无法查到实体店信息;再者是配送时效问题,有学生实测显示,同一家餐厅通过"校生活"平台下单,送达时间比直接订购平均延长25分钟。更令学生担忧的是,虽然平台承诺"目前不收取配送费",但在用户协议中却留有"保留收取服务费权利"的条款。

记者调查发现,山东烟文网络科技有限公司确有行政处罚记录。天眼查数据显示,2024年3月,该公司因"未按规定公示营业执照信息"被市场监管部门处以5万元罚款。此外,该公司注册资本仅100万元,却同时在全国多所高校运营类似的校园配送业务,其业务承载能力引发质疑。在招标透明度方面,校方仅公布了中标结果,未披露具体评标标准和参与竞标企业名单,这种操作方式难以消除公众对程序公正的疑虑。
针对舆论质疑,西南大学招生办8月25日作出回应,强调美团、饿了么等平台仍可正常进入校园,当前调整属于"试运营阶段"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校方不同部门的说法存在出入——膳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表示"以宣传部门说法为准",而宣传部门又建议咨询后勤集团,这种"踢皮球"现象加深了学生的困惑。
"校生活"平台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透露了更多背景信息:平台最初定位是校内食堂的外卖配送服务,日均订单量约2000单。而校外外卖日均达8000余单,长期存在配送混乱、丢餐率高(据称达15%)等问题,促使校方引入统一管理。该负责人特别澄清,校外商家入驻平台完全免费,阻碍因素主要是现有平台独家合作协议的限制。对于行政处罚,解释为"技术性疏忽",强调与服务质量无直接关联。
西南大学发布通告,宣布将成立由校领导牵头,学生代表、餐饮专家、法律顾问参与的专项工作组,重新评估外卖配送方案。通告特别强调:"任何涉及师生切身利益的决策,都必须经过充分论证和民主协商。"这一表态或许预示着事件将向着更加开放、包容的方向发展。对于全国高校而言,此次风波不仅是一个管理案例,更是对校园治理体系现代化的一次重要检验。
#西南大学回应被指外卖垄断#本文来自于百家号作者:葫芦娱乐工作室,仅代表原作者个人观点。本站旨在传播优质文章,无商业用途。如不想在本站展示可联系删除